前兩天我參與了一場悲傷陪伴的講座,聽到令人鼻酸;卻又振奮人心的故事。
「事情本身是中性的,我們如何定義才是關鍵。」
一個腦性麻痺的孩子,在學校經常要遭受同學的欺負和異樣的眼光。一直到11歲遇到一位特別的老師,對著全班同學說了一個故事:「在天上時,我們大家期待著降生到地球來學習。天父說,有一種疾病—腦性麻痺,發生在10萬分之1的人身上,需要有一位志願者來擔任這個艱巨的角色。這時候大家都沈默不語,不敢直視天父的眼睛,都希望自己不用經歷這樣的角色,深怕在地球的旅程走的痛苦不堪。這時候一位勇敢的孩子舉手說:我來!」
老師眼睛泛著淚光,看著班上的同學:「就是因為這位同學的勇敢,愛和承擔,你們可以健康的在地球上學習。所以我們要好好感謝這位同學!」
因為老師的一席話,這位腦痲的孩子成了全班最受歡迎的人物,每個同學都爭相和他當朋友。兩年的時間過去,孩子升上了國中。不久後老師接到這位孩子的媽媽來電: 「我的孩子最近因為病毒感染過世了。過去這兩年是他生命中最開心的時光,每天早上都催著我帶他去學校;回到家都興高采烈的描述和同學的快樂情誼。我真的很感謝老師和同學們,讓他生命可以有這麼開心和幸福的一段!」
對於這位腦痲的孩子,可能故事已經吿一段落。但是對於這位母親、老師還有兩年一起同班的同學們,生命都體驗到暖心無比的愛和美好。看起來是大家幫了這個孩子,其實是他的角色,讓我們體會到能健康的活著,能夠付出愛,是一件多麼值得感謝的事!
在面臨家人離世時,要如何陪伴?當天我分享完悲傷陪伴的主題後,聽眾分享了她的筆記:
1. 「悲傷」是一個很棒的禮物。
2. 陪伴時要決定你的方向,是往快樂連結?或是痛苦連結?
3. 悲傷陪伴小錦囊:
1)焦點決定心情—當我們遇到挑戰時,要專注什麼?要多和對方做快樂的事。例如陪他唱詩歌,去散步或是一起去做服務。
2)善用「正面」話語的力量(創世紀1:1-31)用負面話語會有什麼結果?人的大腦聽不到不要,例如:不要哭,我們的腦中專注聽到的就是「哭!」所以要在陪伴時,多用正面的話語交談。例如:「不要哭」改成「做什麼事會讓你心情比較輕鬆?」也可以分享有趣或是激勵人心的故事。或是只要靜靜陪著,主動為他做一些需要的服務......。
也要在家中練習用邀請代替命令!因為在悲傷陪伴的時候,最重要的時刻和人就是活在我們身邊的家人。所以善用好的語言對待家人很重要!
3)透過對話寫下新程式。改變問句,從「為什麼是我?」到「發生這件事有什麼好處?」
當天的講座我給參與的朋友們一個挑戰:未來一週內對家人的溝通,請用:「邀約代替命令」,一起來體驗不一樣的幸福人生吧!當我們內心感受到平安和幸福,悲傷陪伴時就會傳遞希望和力量!
#小紀老師的幸福學
#NLP執行師 #NAC溝通師
#天賦諮詢師
#聰明理財女人共好